投诉建议

投诉建议

类型:

内容: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提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2-06
浏览量: 1247

省政协主席专题协商会议聚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近年来,我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全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11月11日,省政协召开主席专题协商会议,12位委员和专家围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协商议政,为我省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加强政策制度保障,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既是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协商讨论中,大家认为要加强协同配合与政策机制衔接,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全民行动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为我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重化产业重点行业去产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省委主委洪慧民关注到,我省对“两高”项目界定暂缺乏细化的制度设计,他建议尽快科学界定“两高”标准,根据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细化行业小类代码及行业具体内容,完善“两高”行业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明确“两高”行业能耗门槛,推动增量优质、存量优化、低端退出。

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在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主委胡刚看来,《实施意见》出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他建议,着力推进低碳发展机制创新赋能行动,建立完善责任考核机制,推动实施“碳长制”;制定国家能源通道沿线地方政府定期会商机制,健全跨区域能源合作机制;优化碳市场交易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的碳汇价值实现机制。

推出“环保贷”“苏碳融”等金融产品,开发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我省已初步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朱毅民建议,要更加主动融入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布局,创建更多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质相匹配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构建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信用体系,助力我省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赛道上,我国亟需大量复合型交叉创新的‘双碳’专业人才。”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蒯建华表示。他建议,开发项目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法,优化产教融合培育模式,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共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实践新平台,确保“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需求同步。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

把握“双碳”窗口期,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大家建议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和产业叠加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

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导致民营企业总体营收、主要产品订单量降幅明显,企业普遍认为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目前实施节能减排较为困难。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兰翔建议,遴选一批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鲜明的储备型企业,鼓励建立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推进形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链,营造绿色低碳发展良好环境,探索新时代民企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关键共性技术。”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陈文娟建议,加强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识解析技术平台建设,对碳排放量、碳效值实时动态监测,形成碳效码,科学分析产业碳效结构,有效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龙头牵引、强化链条支撑、促进融合发展的思路,省政协委员、徐州市政协主席王强建议,徐州要突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偏重的路径依赖,拓展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转型的多元化利用场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细分市场领先、拥有行业话语权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向高端跃升。

“5G技术的应用可对重点设备用能进行监测、预警等,提升碳排放智能化管控水平;AI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助理陈新建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建议强化5G、AI新兴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重点行业企业与5G、AI新兴技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绿色化。

加速能源绿色转型,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

我省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加快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所在。

“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不但能够从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传统燃煤发电替代、热力及生态化肥供应等方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还能增加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李玉生建议,完善生物质发电原材料供应链建设,推动生物质发电碳减排技术发展,加快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储能系统产业布局,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性、可调节性应用是我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吴建坤结合深入调研建议,探索研究“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建立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强储能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发展储能产业新商业模式,加强储能产业布局系统化发展。

近年来,我省逐步形成制储运氢、加氢、终端利用的氢能产业链。氢能制备储运成本较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尚未自主可控。基于调研中发现的情况,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米其智提出,要注重技术创新,组建氢能产供储销跨行业联盟,打造氢能产业自主创新生力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共同提升氢能产业链关键材料、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率,促进氢能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潘正勤看来,当前我省化石能源依赖路径依然较强,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耗指标趋紧的矛盾仍存在。他建议,统筹发展与安全,优化调整能耗指标政策,对GDP基数相对较低且非石化能源占比相对较高的苏北地区,在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上适当增加配给相应能耗指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步伐,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


分类名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