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建议

投诉建议

类型:

内容: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提交

“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无锡智慧

发布时间: 2023-01-03
浏览量: 1019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近年来,垃圾围城、固废难消,成为一些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无废城市”,则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自2021年9月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江苏省无锡市“无废城市”建设一路快马加鞭,今年4月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第二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后,更是提速换挡,无锡“无废”的目标越发清晰。

“到2025年,无锡要建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无锡特色‘无废城市’。”今年4月,《无锡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为无锡“无废城市”建设定下总目标。而近日发布的《无锡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更是创新性提出打造“无废电子新基地”“城市资源新工厂”“环保产业新高地”等目标,为无锡“无废”的发展愿景绘制出详细作战图。

探路“无废城市”建设,无锡已有现实基础:在危废方面,建立了“全智能收运、全过程留痕、全规范监管”的危险废物小微收集体系和以“分类中转收集、全程不落地、信息化监管”为特色的医废收集体系,全面推广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积极开发建设市级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全过程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积极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形成一批以“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藻泥淤泥处理利用技术示范基地”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在农业垃圾方面,先行先试回收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2021年农膜回收率达9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回收全覆盖,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用矿不见矿”

循环利用让垃圾废物变资源

报废机动车如何实现最大程度的变废为宝?在新三洲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个个经过“拆配融合”获得新生的汽车回用件给出了答案。

新三洲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惠山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核心园区,大力发展报废汽车绿色拆解、汽车回用件仓储利用基地、废钢智能破碎加工基地三大低碳产业,实现了“用矿不见矿”“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今年被列为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去年,该产业园共拆解了3万多辆报废机动车,产出并销售30余万件回用件。

“拆配融合”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对于这一点,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份数据非常亮眼。

该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精细化无损拆解和梯次利用技术装备,平均每年可拆解退役动力电池2.8万吨,生产再制造梯次利用产品1.6GWh,减少碳排放量423.66吨,为无锡碳中和目标贡献了一份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未来,新吴区格林美新能源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示范园建设也将在《实施方案》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力争在2025年,实现30万辆/年新能源汽车高值化循环利用及30万吨/年动力电池高值化循环利用。

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实施方案》立足无锡特色产业也提出了相关设想。“十三五”期间,无锡市以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达到新高度,产业规模占全省比重高达45%,达到全国第二,相应地也有了不小的危险废物产生量。

“集成电路废物价值高、纯度高,加强无废化改造对于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无锡将坚持“内外协同、软硬并施”,推动企业厂内资源化和区域资源化协同,推动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体系共建,力争在2025年建立国际领先的废酸、废有机溶剂、含氟废物(BOE废液)、含铜废物等电子信息特征固体废物高端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建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提质增效引导机制和风险评价机制,全面助推电子信息地标行业健康发展。

“无微不至、转危为安”

物联技术让“无废城市”更智慧

打造“无废城市”,建立专业化的收集转运体系以及全过程信息监管必不可少。为年产危废10吨以下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做危废“智能包装桶”,实现小微危废“码上”管理,这正是无锡在全省率先探索的“无微不至、转危为安”小微收集模式。

目前,无锡市已有5家企业领取了小微收集许可证,累计覆盖近10000余家小量产废企业,其中近5000家为原先游离于监管系统外的企业。

无锡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成功搭建,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全周期监管工作注入了信心。而无锡作为物联网跨界整合发展的标志城市和全国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同样拥有这样的实力。

“紧抓世界领先的物联网新技术研发应用主线,建立无锡市‘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综合平台,构建‘1+5+N’的‘无废城市’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全市固体废物智慧化管理一站式平台建设目标,完善五大类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一张网”,并建立起包括小微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企业开发智慧终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APP等“N”个企业终端管理系统,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固废管理新模式。

“吃干榨净”

协同处理让太湖明珠永安澜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前沿重地。如何妥善处理大量的城乡有机废弃物,不仅是制约深化太湖治理的重要瓶颈,也是无锡“无废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宜兴市太湖4公里沿岸的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示范基地内,太湖水草、蓝藻、水稻秸秆甚至河道淤泥,粉碎混合后,通过巨大的筒仓反应器,就能变成制作有机肥的原料。

据介绍,这里年处理利用藻泥3万吨,相当于2020年宜兴市全年藻泥产生量。同时,协同处理其他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

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是无锡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的最新示范项目。不仅是蓝藻藻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都能在概念厂中被“吃干榨净”。目前,项目设计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100吨/日(含水率80%),其中,城镇污水污泥25吨/日、协同处理蓝藻藻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有机质75吨/日,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3.6万吨,实现多源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低碳化处理利用。

除此之外,无锡正在建设十数个园林绿化废弃物、秸秆离田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利用藻泥生产蛋白饲料、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多源有机废弃物高值化协同利用。

“无锡是太湖明珠,未来将把‘无废城市’建设与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上几个示范项目,而是要从整个链条考虑,源头怎么更好地减量化,在收集、利用处置上,如何与一般工业固废或者是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协同起来,为长三角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提供借鉴。”环保专家表示。

“无废细胞”

公众参与让减废降碳入万家

翻阅《实施方案》,“无废细胞”的提法惹人注意。据了解,“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也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无废”理念的基本组成单元。生活垃圾中转站、工厂园区、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是“无废细胞”的创建主体。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批公众来到惠联垃圾热电有限公司参观。在讲解员的陪同下,他们通过沉浸互动、模拟实操和现场教学,直观地感受了“城市的一天、垃圾的一生”。作为无锡市目前唯一一家集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置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自开放以来,该基地已接待各类社会团体1000余人(次)。如果说垃圾焚烧发电是无锡“无废城市”建设的中枢,那么惠联垃圾热电有限公司等一批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就是无锡“无废城市”建设中的细胞工程。

“2023年,我们将加快制定‘无废细胞’的创建标准。”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无废城市”建设将推动“无废细胞”与“碳普惠制”有机融合,依托无锡“碳时尚”APP,统筹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无废细胞”建设等工作,将个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有效的低碳减废行为,逐步开发为标准化的个人减排场景,并探索绿色商业激励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减废降碳行动的良好局面,力争“碳时尚”参与用户达到105万人、碳减排量累计达2400吨。


分类名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