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建议

投诉建议

类型:

内容: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提交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奋力谱写南京绿色发展崭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3-01-17
浏览量: 7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作为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责任部门,我们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凝心聚力、勇挑大梁,奋力谱写南京绿色发展崭新篇章。

一、准确把握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由原来的“八个坚持”拓展为“十个坚持”,深刻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决定发展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全面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绿色发展作为符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是为实现“好不好”而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新征程上,我们将在更广的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绿色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民生诉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要素,自然生态环境能为人类生活和各类创造提供要素支持。新征程上,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盯紧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矛盾有效化解;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牢牢打好绿色发展的南京基础

近年来,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初显成效。印发出台了有关“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的意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碳达峰行动方案也在持续修改完善,“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二是产业能源结构逐渐优化。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62.1%,服务业主导产业营收增长11%,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7200亿元,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2017年以来连年完成省对市控煤工作考核,2021年非电煤消费较2016年减少267.16万吨,降幅达15.6%。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7年至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2.3%提升至79.7%,PM2.5年均浓度由40微克/立方米降至27.9微克/立方米;2019年至2022年,水质考核优良比例连续四年保持100%,稳居全省首位。同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98%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2015年来未发生等级以上生态环境突发事件。

四是绿色生态基底更加稳固。全市划定生态空间保护区域107块,占国土面积比例21.58%,在省内率先开展生态红线区域整治。长江生产岸线占比降至14.69%,生态岸线占比升至80.26%。2021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9%,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2%,保持全省前列。建成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淳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南京路径

为切实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蓝图落实为路线图、施工图,我们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更加筑牢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

一是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为经济转型加力。立足南京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产业现状,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以“存量减碳、增量近零、碳资源化”的思路,加快推动“两钢四化”转型升级;稳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动南京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走在前列。

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为空间转型添绿。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功能区,持续完善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统筹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三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为路径转型提质。完善“直通董事长”环保主体责任机制,推动超低排放改造及重点行业提标,清单化管理涉VOCs企业,精准提升治气成效;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实施重点河湖的水生态调查评估,积极探索水生态修复治理;持续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严格落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探索污染土壤新型修复治理。

四是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为韧性转型筑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构建“互联网+信用+监管”的监管体系,形成全过程闭环式固废监管网络体系;以环境风险防范治理为抓手,常态化推进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提升环保现代化水平,为治理转型增效。加快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任务清单,加快推广“绿岛”工程,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排污总量指标储备核算入库,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生态环保管理模式;强化环保科技手段支撑,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聚焦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等节能降碳关键领域,进一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


分类名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