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建议
企业登录
把生态课设到课堂外
连日来,长江南京段鼓楼区一带水域,大量中华绒螯蟹幼苗溯流而上,试图从长江进入秦淮河。由于河闸阻拦,螃蟹难以通过。南京多部门和市民联动发力,以麻布搭建“蟹路”,帮助螃蟹们“闯关”过闸。同时,还有市民、志愿者捡拾幼蟹放回河流,不少中小学生也参与其中。
螃蟹“闯关”,市民和孩童勇当“外挂”,这一画面让人欣慰。生态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光靠环保部门远远不够。只有激发全社会生态保护意愿和力量,提升广大市民生态文明素养,才能为生态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提供不竭动力。这次,不少中华绒螯蟹到秦淮河“定居”遇阻,有关部门和志愿者通过各自的努力,既让成群幼蟹“脱困”,又在具体的生态保护行动中提升了生态环保意识,无疑是一堂生动的生态课。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我省十分重视在生态保护行动中提升青少年生态保护理念。近年来,多地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第一课”等活动,将课堂搬进大自然;努力建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凝聚全民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通过督促学生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让他们自觉践行生态环保理念。这些努力,有助于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生态之美,达到以行促知效果。
“今天播下的生态文明思想种子,将来一定会长成保护环境的参天大树。”提升青少年环保理念,我们不仅要在课堂里通过知识科普、主题课堂、视频图文对比等方式,让孩子们看到环保的重要性,还要把生态课程设在课堂之外、自然之中,有效加深少年儿童的感性认识,让孩子们将生态保护重要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程设在课堂外,关键还要有极具说服力的具象“教案”。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指示性动物”,这次在南京大量出现,与长江、秦淮河水生态向好有很强关联性。长江江豚也是如此,“母子豚”、江豚群频现长江江苏段,让生态保护成果更加清晰可见。让这样的生态案例广为传播,就会“处处是课堂”,自然而然增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荷兰-江苏废弃物处置利用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会在宁举办
4月24日,荷兰-江苏废弃物处置利用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会在南京举行。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王燕枫、荷兰驻沪总领事郭媚媱MarjoCrompveots出席活动并致辞,厅相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交流对...
2025-05-28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丹麦驻沪总领馆举办绿色低碳工作座谈会
4月23日,丹麦驻沪总领事魏鸣珂先生率企业代表团访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双方围绕绿色低碳主题进行工作座谈,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副厅长英剑波主持会议,省厅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2025-05-28
大美太湖|治太“新图景”,展卷!
无锡市委市政府连续第十年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太湖治理标志性工程,勇担治太主力军重大使命。去年,太湖水质本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如何给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
2025-03-17